English

咬定青山不放松

1998-01-08 来源:光明日报  我有话说

“源安堂”药厂地处广西桂平市中沙镇,过去是全区最贫困、最偏僻的山区乡镇,农民靠人均几分瘦田解决不了温饱问题。

党的十一届“三中”全会的召开使这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1983年,在当地任教11年的乡村教师莫兆钦,毅然辞去公职,祖辈行医的莫兆钦从祖传的医方中,发现了一种长于大容山中的“山宝”———具有独特疗效的中草药材。他用“山宝”浸于纸上,造出的药物卫生纸旺销于市。他用“山宝”又研制出了十几种对妇科、内科、脱发、瘟病等特具疗效的中草药剂,终于建成了大山里饮誉中外的制药厂。

靠“山宝”,14年前,莫兆钦以900元“问路”;13年前,他又联合五个农民以1.8万元做“本”办厂;6年前,扩及到13个农民合伙出资入股,立起了广西“源安堂”的牌子。

如今这敢同北京的“同仁堂”、广州的“杏和堂”并称“三堂鼎立”的“源安堂”,已是桂东南大容山中,按世界卫生组织的规范要求,建起的一座绵延一公里的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制药生产基地。

靠“山宝”,十几个农民八年间累计创税利2亿元,为国家上缴税金1.2亿元以上。仅“源安堂”上交税金即占中沙镇年税收的90%以上,成为广西百名先进纳税户。

靠“山宝”,这里世代蜗居茅草屋的上国村农民,先富者盖起了几十栋四五十万元造价的宅院,普通农民也建起了十几万元的安居,就连广东珠江三角洲先富起来的人见之都羡慕不已。农民新村既有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自然景观,又有“楼上楼下电视电话”的现代化设施。

靠“山宝”,世代弯腰耕作的当地和附近山区的1000多名农民,变成了“源安堂”的员工。更多的农民则结环在“源安堂”的生产链上,成为“源安堂”配套生产的纸箱厂、玻璃厂、印刷厂、塑料厂、药材加工厂、原料提炼厂等乡镇企业的职工。此外,“源安堂”仅每年向当地山民收购大量的中草药原料一项,就支付2000多万元,使方圆百里上千名山民获益。

靠“山宝”,“源安堂”一花先开,又引来中沙镇的“万紫千红”。偏僻的只有2.6万人的中沙镇1994年工业产值已突破4亿元,年创利税7000多万元。镇上崛起的300多家大、中、小型乡镇企业,为促进当地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的全面发展做出了特殊的贡献。中沙镇年人均产值从原来的全区倒数第一,跃居前茅。

靠“山宝”,中沙镇装上了程控电话,有了现代化的通讯设施;学校盖起了宽敞的教学大楼,文化建设日新月异。一方人民安居乐业,形成遵纪守法和崇尚科学知识的民风;以“源安堂”为核心的中沙镇已成为全自治区唯一的星火密集区。(张庆瑞 范正祥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